文章專區

2022-01-04如何對抗劣幣驅逐良幣?資訊不對稱底下的市場革新 625 期

Author 作者 黃志典/臺大經濟系畢業,威斯康辛大學麥經濟學博士。歷任工商時報財經記者與社論主筆,臺大國際企業學系系主任兼所長,行政院國安基金委員。

「資訊不對稱」(asymmetric information)是指在交易中,某一方擁有的資訊比交易對手更具優勢。資訊不對稱的現象隨處可見,例如二手車車主比買方更了解車子性能;借款人比銀行更了解自己的還款展望;求職者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生產力;企業經理人比投資人更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況;投保人比保險公司更了解自己的風險程度(發生事故的機率)等。資訊不對稱會使交易成本增加,妨礙市場運作,甚至使市場停擺,很多制度都是為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而形成的。

資訊不對稱無所不在

在日常生活中,資訊不對稱所引發的問題屢見不鮮:為什麼民間借貸利率居高不下?為什麼二手車通常需要透過專業的中間商成交?為什麼就業市場十分重視文憑?為什麼保險公司要提供不同的保費與理賠比例的合約供客戶選擇?這些問題都是假設交易的雙方都具有充分資訊,同時也是傳統經濟學難以解釋的。

2001年,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3位美國經濟學家,分別是阿克洛夫(George Akerlof)、史彭斯(Michael Spence)、斯蒂格利茨(Joseph Stiglitz),表揚他們建構現代資訊經濟學的核心理論。

阿克洛夫論證,資訊不對稱將導致逆向選擇(adverse selection),使「劣品驅逐良品」;史彭斯與斯蒂格利茨研究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的機制。史彭斯提出訊號傳遞模型(signaling model),論證擁有資訊優勢的一方(例如求職者),有動機將自己的資訊傳遞給交易對手(例如雇主),以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;斯蒂格利茨則提出資訊篩選模型(screening model),論證資訊處於劣勢的一方(例如保險公司),可以提供不同的契約,讓擁有優勢資訊的交易對手(例如投保人)選擇,篩選出高風險與低風險的客戶,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。……【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5期】